读成语典故,探三晋之源|晋国成语典故之《从善如流》
- 分类:景区新闻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0-10-03 14:08
- 访问量:
【概要描述】从善如流
【出处】
《左传·成公八年》:“君子曰:‘从善如流,宜哉!’”
【释义】
公元前585年,强大的楚国进攻郑国。郑国向其盟国晋国求救。晋景公派栾书率军前去救援。栾书的军队进入郑国境内后,很快与楚军相遇。楚军见晋军来势凶猛,就退兵回国了。
栾书不想就此收兵,便去攻打与楚国结盟的蔡国。蔡国是个小国,赶紧派使者向楚国求救。楚国本来顾虑与晋国交战,现在蔡国来求救,只好答应。于是,派公子申和公子成各带领自己所属的军队前去救援。
退去的楚军忽然又来了,该怎样对付它?大将赵同和赵括向主帅栾书请战,栾书同意他们的请求。正当两位大将准备领兵去战来援蔡的楚军时,栾书的部下知庄子、范文子、韩献子阻止说:“楚军退了又来,一定很难对付。我们是援救郑国而来的正义之师,现在侵略者已经撤退,我们却借此进攻蔡国,这样引起的战争,我们就要担当不义的罪名,仗也就一定不能打胜。而且,如果取胜,只不过是打败楚国两个地方的军队不能以此为荣;而如果失败,那就耻辱极了。还不如收兵回国的好。”
栾书听了,觉得他们三人说得有理,准备收兵回国。军中有不少人本想与楚军打仗,见栾书这样决定,不以为然地说:“圣人却听从多数人的意见,所以办事能成功。您何不照多数人的想法办事呢?”栾书回答说:“正确的意见才能代表大多数。他们三位是晋国的贤人,他们所提的意见正确。能代表大多数人,我采纳他们的意见不是很好吗?”
于是,栾书下令退兵回国。
过了两年,栾书率兵攻伐了蔡国以后,本想再去攻打楚国。但是这一回,知庄子、范文子、韩献子等人分析了当时的具体情况后,建议栾书暂停打楚国,而去侵袭沈国。栾书觉得他们的建议很好,便去侵袭沈国,结果取得了胜利。
由于栾书能正确地听取部下的意见,当时人们就称赞他说:“栾书听从好的、正确的意见,像流水向下那样,迅速而又自然。”
读成语典故,探三晋之源|晋国成语典故之《从善如流》
【概要描述】从善如流
【出处】
《左传·成公八年》:“君子曰:‘从善如流,宜哉!’”
【释义】
公元前585年,强大的楚国进攻郑国。郑国向其盟国晋国求救。晋景公派栾书率军前去救援。栾书的军队进入郑国境内后,很快与楚军相遇。楚军见晋军来势凶猛,就退兵回国了。
栾书不想就此收兵,便去攻打与楚国结盟的蔡国。蔡国是个小国,赶紧派使者向楚国求救。楚国本来顾虑与晋国交战,现在蔡国来求救,只好答应。于是,派公子申和公子成各带领自己所属的军队前去救援。
退去的楚军忽然又来了,该怎样对付它?大将赵同和赵括向主帅栾书请战,栾书同意他们的请求。正当两位大将准备领兵去战来援蔡的楚军时,栾书的部下知庄子、范文子、韩献子阻止说:“楚军退了又来,一定很难对付。我们是援救郑国而来的正义之师,现在侵略者已经撤退,我们却借此进攻蔡国,这样引起的战争,我们就要担当不义的罪名,仗也就一定不能打胜。而且,如果取胜,只不过是打败楚国两个地方的军队不能以此为荣;而如果失败,那就耻辱极了。还不如收兵回国的好。”
栾书听了,觉得他们三人说得有理,准备收兵回国。军中有不少人本想与楚军打仗,见栾书这样决定,不以为然地说:“圣人却听从多数人的意见,所以办事能成功。您何不照多数人的想法办事呢?”栾书回答说:“正确的意见才能代表大多数。他们三位是晋国的贤人,他们所提的意见正确。能代表大多数人,我采纳他们的意见不是很好吗?”
于是,栾书下令退兵回国。
过了两年,栾书率兵攻伐了蔡国以后,本想再去攻打楚国。但是这一回,知庄子、范文子、韩献子等人分析了当时的具体情况后,建议栾书暂停打楚国,而去侵袭沈国。栾书觉得他们的建议很好,便去侵袭沈国,结果取得了胜利。
由于栾书能正确地听取部下的意见,当时人们就称赞他说:“栾书听从好的、正确的意见,像流水向下那样,迅速而又自然。”
- 分类:景区新闻
- 作者: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0-10-03 14:08
- 访问量:
从善如流

从善如流
【出处】
《左传·成公八年》:“君子曰:‘从善如流,宜哉!’”
【释义】
公元前585年,强大的楚国进攻郑国。郑国向其盟国晋国求救。晋景公派栾书率军前去救援。栾书的军队进入郑国境内后,很快与楚军相遇。楚军见晋军来势凶猛,就退兵回国了。
栾书不想就此收兵,便去攻打与楚国结盟的蔡国。蔡国是个小国,赶紧派使者向楚国求救。楚国本来顾虑与晋国交战,现在蔡国来求救,只好答应。于是,派公子申和公子成各带领自己所属的军队前去救援。
退去的楚军忽然又来了,该怎样对付它?大将赵同和赵括向主帅栾书请战,栾书同意他们的请求。正当两位大将准备领兵去战来援蔡的楚军时,栾书的部下知庄子、范文子、韩献子阻止说:“楚军退了又来,一定很难对付。我们是援救郑国而来的正义之师,现在侵略者已经撤退,我们却借此进攻蔡国,这样引起的战争,我们就要担当不义的罪名,仗也就一定不能打胜。而且,如果取胜,只不过是打败楚国两个地方的军队不能以此为荣;而如果失败,那就耻辱极了。还不如收兵回国的好。”
栾书听了,觉得他们三人说得有理,准备收兵回国。军中有不少人本想与楚军打仗,见栾书这样决定,不以为然地说:“圣人却听从多数人的意见,所以办事能成功。您何不照多数人的想法办事呢?”栾书回答说:“正确的意见才能代表大多数。他们三位是晋国的贤人,他们所提的意见正确。能代表大多数人,我采纳他们的意见不是很好吗?”
于是,栾书下令退兵回国。
过了两年,栾书率兵攻伐了蔡国以后,本想再去攻打楚国。但是这一回,知庄子、范文子、韩献子等人分析了当时的具体情况后,建议栾书暂停打楚国,而去侵袭沈国。栾书觉得他们的建议很好,便去侵袭沈国,结果取得了胜利。
由于栾书能正确地听取部下的意见,当时人们就称赞他说:“栾书听从好的、正确的意见,像流水向下那样,迅速而又自然。”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TOP